在饿了么做商户体验设计的作品合集

当外卖领域已经见顶后,零售行业成为本地生活各家开拓的新领域,以求得持续增长,例如水果/鲜花/便利店/酒水/医药等。零售行业的关键竞争力,就是商品供给规模,而好的商户体验能够吸引更多商户入驻,从而为饿了么平台带来更多商品供给。于是,我专注于驱动商家入驻体验优化与商品创建体验优化,也将我的一些动作记录在此。

part1 为新商户带来更好的入驻体验(进行中)

入驻体验的好坏,决定了我们能拥有多少商户

一名商户如果想要入驻饿了么,需要做什么:

  • 第一步是注册账号,需要填写店铺名称,经营品类与店铺地址
  • 第二步是完善店铺信息,需要填写法人身份相关信息与店铺资质信息

但不幸的是,我们的流程体验是极其糟糕的,以至于我们的商户的入驻耗时非常久,光是第一步注册就要花费平均1个小时。而且在设置地址的时候,许多商户设置的地址不准确,导致审核不通过,占比在审核驳回原因中位居第1。那我们可以先看下,我们目前线上的注册流程是什么样的。

切图-1@1x

想入驻的新手小白商户,设置门店地址的时候非常头疼

我们的零售散店商户是一群什么样的用户呢?我们做过很多商户走访,也认真研读过业务方的用户报告作为secondary research,然后发现我们的商户其实文化水平不高,对互联网产品的学习能力较低,是一群真的需要用户界面说“人话”的用户。在浏览了商户吐槽的进线工单后也发现,商户真的真的很讨厌我们的入驻流程,尤其是地址设置。

容器-45@1x

按入驻步骤顺序逐一优化

首先着手于注册店铺的流程优化,这直接决定了商户能否顺利的转化至第二步。

流程的优化可以枚举出abcd多种情况,是渐进式的先注册手机号再填表单,还是一个表单完成所有?是否使用IP形象?这些都需要考虑和权衡。最后经过通过讨论与找同事测试,敲定了一个表单完成所有输入的方案。又考虑到新商户作为小白,非常需要有被帮助、被关怀的感受,再加上希望能够传递平台的亲和,于是加入了IP元素。

首先,我们在走访后发现,许多商户会把地址保存在备忘录,或是保留转让店铺的前老板发的地址。所以,我们的许多商户会有现成的文本地址。除此外,超一半的商户在自己店内操作入驻,但不到8成。其次,我也和研发深入了解了地址解析与反解析的原理,以及平台能够提供的地址解析精度。总结下来,我们要引导商户以输入文本地址为主,然后反解析到地图定点上,若有误差再手动微调地址,若调整幅度较大则推荐其他文本地址,但不强制使用推荐值;并且还提供选择当前地址的快捷操作。

目前,我们完成了这部分的优化,并且已经进入开发。

切图-4@1x

让能拍板的人看到问题

入驻刘策的优化,是设计驱动的。那么,如何让设计的声音被听见呢?我组织了一次走查会,拉上各路老板们按照我预设的商户角色设定,完成了一次入驻操作,宛如一场大型的剧本杀。这次走查让老板们深刻的意识到问题严重性,毕竟他们这样的老互联网人都搞不懂这个流程了,更何况我们的商户?于是,后边设计先行的方案与各方的配合度都顺利许多。

IMG_4114

设计过程中也有许多取舍和枚举

枚举方案是一个能够让各种发散的想法聚拢的重要方法。一些方案可以在脑子里pass,但一些需要画出来,才有更强的体感,也便于找不同的人询问意见。

Screen-Shot-2024-06-07-at-18.24.45

part2 为商户提供打造差异化卖点的创建商品流程

商品同质化的当下,差异化卖点变得重要

每一名在饿了么平台开店的商户,都在面临商品同质化、自己的商品没有特点的问题:水果店卖的水果都相似,便利店的商品也都是那几种......不仅如此,附近同类型商家的商品的价格、履约信息(送达时间、距离)等也无大差别,那么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在众多相似的商品中,下单自己店里的商品呢?

占全量商户40%的连锁商户,有成熟的商品运营团队,通过精细化运营商品卖点的形式,保证商品信息良好的导购效果。而其余60%的散店商户,却因人力不足、缺失运营经验,导致商品卖点的导购效果不佳,甚至影响给消费者带来浏览障碍,更无法在同质化竞争中胜出。

Frame-71

为商户提供打造差异化卖点的工具,并给出卖点建议

在表达信息的多个位置中,图片与名称的重要性更高,于是先从这两处入手。

在商户创建商品时,我们来引导他添加卖点信息。那么图片上的样式要如何敲定呢?这是在C端会看到样式,而且C端包含了零售与餐饮。于是我们根据C端样式的限制(不同C端流量入口的商品图片会被剪裁成不同比例)、餐饮与零售的商品图片差异等,研究了商品图卖点文字的样式规范。

亮点图探索

由于是0-1搭建的功能,最后确定了样式先统一用腰封,颜色用橙黄与粉色,通用性高。在明确样式后,我们在商品图片的位置添加了商品亮点功能,并且在商品名称处也添加了含卖点的名称建议。关于名称处,我们先从水果行业入手,我整理出了一批会被命中的商品,并优化了卖点表达。当商户输入名称并集中名单上的商品时,就会推荐商户使用推荐名称。

组-138

最后的方案如下,在餐饮和零售两侧都用到了这个方案。

Frame-70

数据表现(刚上线,需持续观测)

  • 图片卖点编辑的点击uv在每天50次左右
  • 推荐的商品名称的点击事件在每天200次左右,有浮动

设计推动,说服多方协同,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

作为设计推动的一个项目,能够拉动多方一起协同,说服上下游来做这件事是一件非常享受和有趣的事,能够令人感到兴奋与激动(没有太多理由,例如能培养什么能力,真的就是纯粹喜欢并且擅长)。说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?要在沟通过程中,洞察每个人的利益点,从对方的利益点出发,打出自己要做的这件事对对方的好处,并且主动承担一些脏活累活,那大家何乐而不为呢?对于C端来说,好的卖点可以提升转化,对餐饮来说,这套方案可以复用,那么大家一起来做,就变得顺理成章啦。

真的是有趣的过程。

part3 为商户做真实的设计,怎么能不去用户的环境看看,和用户聊聊天呢?

商户走访与电话陌拜

定期走访不同的商户,时不时会带上自己的方案和商户聊聊看,能听到新鲜一手的反馈。电话陌拜虽然偶尔会碰壁,但听到商户的抱怨,也能听到一些痛点,也算有收获。

组-153@1x-2

去商户的店里坐坐,洞察商品特性

在负责商品创建的时候,发现不同行业的商品千差万别,所以在做商品相关的设计时,应该考虑到行业差异。多去商户的店里看看,能有效发现每个行业的商品特征,并且能总结一些设计决策的依据。当时我观察最多的就是水果行业,是平台的净G top行业,水果行业的特征就是时令、品种与产品多元、而且会分层为常销、爆款、潜力品、长尾品等。这些特点在考虑商品信息表达时都能够派上用场,甚至能先业务与产品想到一些方案。

容器-131